更新日期:2010/11/11 12:41 文/侯宜彣 (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

陳小姐,33歲,於會計師事務所服務,個性較急且做事要求完美,長期患有失眠及腸胃不適問題,另外因工作壓力大,生活飲食不規則,最近因持續的腹痛及拉肚子而至門診求治。陳小姐有大腸癌家族史,本身最擔心是否罹患大腸癌,經醫師詳細問診、檢查並討論之後,陳小姐才明瞭原來是腸激躁症惹的禍。

腸激躁症是一種惱人且常見的腸胃問題,以慢性腹痛或不適為主,並伴隨著排便習慣的改變。在不同的國家或種族中,其盛行率也不同,大約2.3%到25%不等。好發年齡約在30至50歲左右,另外女性可能較易罹患此疾。在基層門診病人中,腸激躁症是常見的腸胃問題之一,以美國為例,它是被轉診至腸胃專科醫師的病例之主要疾病,佔四分之ㄧ至二分之ㄧ,同時也是員工請假的第二常 見原因,不僅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也帶來經濟方面的損害。

腸激躁症的診斷以羅馬準則III為主:

過去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有3天以上有反覆發作的腹部疼痛或不適,且合併下列3種情況的2種:(1)排便後症狀改善,(2)排便次數改變,(3)大便軟硬改變,另外腹部疼痛或不適症狀在6個月之前已有發作過。

最近於成大醫院的研究成果發現,罹患腸激躁症的危險因子包括:年輕族群、未婚、教育程度較低者及焦慮或憂鬱指數較高者,另外也發現若日常生活有喝酒或喝茶習慣者,可能與腸激躁症有關。故建議腸激躁症患者宜適當調整壓力,若喝酒或喝茶之後發現症狀加重,宜考慮減量。

但是若病患有以下的「警訊」症狀,包括最近才發生的排便習慣改變、排便為黑便或解血便、體重下降(半年內下降5%)、反覆發燒或不明原因的貧血,若有這些症狀則必須小心一些較嚴重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或癌症,宜提早就醫檢查。國民健康局自99年1月起透過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擴大提供4大癌症(大腸癌、乳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的篩檢服務,若以癌症發生人數而言,96年發生人數最高為大腸癌,為早期發現大腸癌,國民健康局補助50-69歲民眾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大腸癌篩檢可以發現早期個案(0與1期),且經治療後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以上,呼籲大家一定要愛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記得做檢查。

 

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11/4/2gple.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