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變

許多心臟疾病患者容易於這個時期間發病

提醒有胸悶、胸口痛的民眾要提高警覺心

以免造成心肌梗塞的發生

 

 

跑步喘如牛 夜半手腳冷 中醫:心肌梗塞前兆

更新日期:2010/05/22 04:11  

文/蘇聰明

 如果長期胸痛,且突然出現心絞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但過一陣子又恢復,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應立即就醫。

 

 中醫認為,冠心病是心氣虛、心血不足,以致局部氣血運行不暢產生瘀血,閉經心絡,而引起疼痛。所以治療上,必須把握「活血化痰、益氣養血」二大原則,以處方用藥。

 

 ◎臨床可分為三大類型:

 ●心脈痺阻:是最常見的證型,發生原因是瘀血停滯,心絡阻塞所致。常因緊張生氣、遭受強大壓力或過度勞動後,出現胸悶,心絞痛症狀。

 

 ●痰濁瘀阻:往往發生在體型過於肥胖患者,大吃大喝後,會發生心絞痛,且常併發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等現象,跑幾步就氣喘如牛,經常有頸部緊、手足末端麻木感,日後發生心肌梗塞、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

 

 ●寒凝心脈:通常出現容易疲倦、畏寒、手足冰冷體質,患者多在各寒流來襲或半夜發生心絞痛,多屬氣虛心血不足所致。

 

 中醫治療此病,常以「活血開痺湯」為主劑,再視症狀添加藥物,如心脈痺阻,有時須酌加活血化瘀的藥物,如桃仁、西紅花等;寒凝心脈則須加附子、桂心來幫助,補氣散寒;痰濁瘀阻則須酌加半夏、白芥子來幫助化痰;若影響疼痛較重者則應酌加延胡、五靈等藥物,以減少疼痛。

 

 要預防心臟病,飲食應低油、低糖、低鹽,每天適度運動,定期量血壓,有家族病史者,應定期進行心電圖、心導管或冠狀動脈攝影檢查。

 

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22/78/263t6.html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不敢吃堅果

覺得堅果是油脂容易發胖

但研究顯示

適量食用堅果不但不會發胖

還可降低膽固醇 

 

 

研究:吃堅果不會胖 還降膽固醇

更新日期:2010/05/11 14:05 蔡佳敏

(法新社華盛頓10日電) 根據今天刊在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吃堅果有益健康,因為各式堅果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不吃堅果的對照組,每天平均吃67公克堅果的人總膽固醇濃度降5.1%,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也少了7.4%。

  研究表示,三酸甘油脂過高的民眾,血脂也因堅果降了10.2%。研究人員分析的數據,來自7國25個試驗的583名膽固醇過高或正常、年紀19歲到86歲的男女。

 這份由加州羅瑪琳達大學(Loma LindaUniversity)薩貝德(Joan Sabate)博士率領的研究發現,無論是什麼堅果,健康效果是一樣的。

 然而,一個人的體重和壞膽固醇的高低,則會影響堅果的效果。

 研究發現,開始的壞膽固醇越高,堅果降膽固醇的效果就越好;然而,一個人的體質指數(BMI)越低,也就是不超重、不過胖的人,堅果效果就越好。

 堅果的效果也跟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有關。

  相較於這些飲食健康、多吃單不飽和橄欖油、魚類新鮮蔬果的人,吃西方飲食、含高飽和脂肪的民眾,從堅果獲得的好處也較為鮮明。

   好消息還在後頭。這份研究分析的數據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11/19/25gmc.html顯示,吃堅果的好處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可減少發展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而且儘管堅果的脂肪含量高,它們不會讓我們變胖。

引用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11/19/25gmc.html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很多人都把自行車作為通勤的交通工具

不但可以響應環保

也可以當作是運動健身

但是如果每天期程太長的時間

可能會造成膝蓋的病變喔

提醒騎乘自行車的朋友

每騎一段時間都要讓膝蓋休息一下啦!!!

 

 

長時間騎自行車 膝關節皺褶病變

更新日期:2010/05/10 14:45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近年來騎自行車運動休閒風氣盛行,相對的,使用自行車運動帶來的運動傷害也漸漸受到重視。一位35歲男性上班族,因在長時間自行車運動後,覺得膝部不適來院診治,經過門診理學檢查時,發覺膝部內外側在自行做伸展彎曲動作時,膝內會有彈撥聲響與疼痛感。經核磁共振檢查,證實為膝關節皺褶病變(plica syndrome)。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羅浩儒表示,此名患者在幾周保守療法之後,症狀仍持續,故建議病患關節鏡治療,關節鏡採用安全的脊椎麻醉,全程病患意識清楚,並可與醫師經由關節鏡系統螢幕共同看見檢查影像與治療過程。發現在病患左膝關節腔的內外側皆有變厚發炎皺褶,對於軟骨已造成磨損傷害,經由關節鏡安全迅速剪除此增生皺褶,術後病患膝部彈撥聲響立即消失,門診追蹤持續進行,病患術後反應良好。

羅浩儒指出,膝關節皺褶病變表示膝關節中有皺褶,一般滑液關節囊都會有這樣的構造,正常情況下並不會造成疼痛。膝關節有四個皺褶組織,其中以內側皺褶最容易發生問題。膝關節皺褶病變好發於長跑、自行車、階梯有氧運動等,這些必須重覆彎曲-伸直膝蓋的運動愛好者。膝關節皺褶病變起因於長期與關節軟骨相互摩擦,引起發炎反應(滑液囊發炎、膝關節腫脹),影響到關節功能性表現。

長時間炎症無法解除,會造成皺褶纖維化及增厚,甚至導致關節軟骨的磨損與退化,影響到功能及表現。臨床理學檢查可發現膝關節有局部性壓痛,膝關節彎曲時,會感覺到有喀喀聲響出現。此種炎症反應藉由保守療法即可得到良好控制(超音波治療、外敷中藥),當情況無法改善時,應考慮關節鏡手術。

資料引用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10/4/25eau.html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