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1/01 00:07 【記者蘇湘雲、鍾佩芳/台北報導】

有些人胃部幽門桿菌過多,出現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胃病,以為喝優酪乳可以補充益生菌,讓腸胃道好菌增多,抑制壞菌,沒想到反讓胃病症狀加重。台北中山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吳德強提醒,臨床上常看到胃病患者以優酪乳補充益生菌,卻引起胃病惡化。優酪乳雖然含有益生菌,不過優酪乳中的乳酸卻會讓胃病患者胃酸分泌增多,胃黏膜受創更嚴重,患者會更加不舒服。

 

吳德強醫師建議,胃病患者若要補充益生菌,可以食用錠狀或粉狀益生菌,千萬不要喝優酪乳、發酵乳等含乳酸食品,以免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加劇。

 

腸胃道好、壞菌失去平衡的話,患者可能出現拉肚子、肚子痛、脹氣等症狀。正常人補充益生菌,多少對維持腸胃好、壞菌平衡有幫助,特別是便秘、胃部細菌紊亂的患者若吃點益生菌食品,有助排便、減緩不適。不過吳德強醫師指出,益生菌只是保健食品,真正出現症狀時,一定要看醫院,服用醫師開立處方,益生菌食品只能當保健用,不能取代正規藥物。另外,如果是腸躁症引起的腹瀉,治本之道還是在舒解壓力、避免油膩飲食,益生菌改善效果有限。

 

醫師叮嚀,食用益生菌產品時,最好不要和抗生素併用,抗生素不只消滅體內壞菌,好菌也無法倖免於難,抗生素也可能把益生菌殲滅,這樣對患者沒有好處。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表示,只要排便順暢,益生菌多食無益,吃太多也只會拉掉。

 

但對於免疫力差、拉肚子者,由於體內好菌少、壞菌多,產生腹瀉等症狀,可補充益生菌。賴怡君表示,補充益生菌並非唯一的辦法,仍需補充水果攝取。

 

攝取蔬果經身體代謝後會成為有機酸,有機酸為益生菌的養分,兩者結合會讓免疫力、皮膚變好。賴怡君表示,有機酸為短鍊脂肪酸,會讓腸胃道的PH值變酸,以抑制有害物質生長。

 

但,對於有腸胃道潰瘍、正在做化療者、腸黏膜壞掉者,則不適合補充益生菌、優酪乳等。

 

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01/128/2g0sb.html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11/01 11:00 楊格非/台北報導

連鎖飲料店林立,700cc飲料一杯幾10元,便宜又好喝,不過,營養師提醒,市售含糖飲料大都添加人工果糖,如果長期飲用,剛影響體重及血脂肪,甚至國外研究發現,攝取過多的人工果糖,恐將增加失智症的風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指出,天然果糖是一種單糖,普遍存在於許多食品中,例如蜂蜜、水果、根莖類蔬菜等。每10公克水果中的果糖含量大約2至9公克不等,其中以香蕉、橘子、鳳梨等果糖含量較高。

不過,提煉天然果糖費用較高,因此,人工果糖「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因應而生。含糖量不同分為42%、55%及90%等3種,目前應用最廣的是55%HFCS,每25公斤500~600元。

金惠民解釋,HFCS是食品製造商經常使用的甜味劑,將玉米澱粉分解,最後產品成為葡萄糖和果糖的綜合體,價格低廉,以700㏄全糖飲料而言,人工果糖成本僅約1.5元,甜度穩定。

一般市售包裝飲料及連鎖店的全糖飲料中,每700㏄就含有70公克的糖,相當於4至5個中型水果的熱量,如果民眾經常飲用,勢必讓體重越來越重,血脂肪也會受到影響。

主要原因在於,人工果糖在人體代謝過程中,會明顯增加脂肪的合成。飲食中的果糖很可能不受調節,而促進使人體熱量攝取增加,進而發胖,後續的研究也不斷證實兩者相關性。

最近幾年,部分學者推測,精緻糖的攝取量增加,尤其是HFCS,可能會增加罹患老年癡呆的風險。2008年一項胰臟癌細胞實驗研究初步發現,胰臟癌細胞代謝果糖的速度高於葡萄糖,果糖可能會誘導胰臟癌細胞分化,因而促進胰臟癌細胞生長。

金惠民提醒,一般市售包裝含糖果汁及碳酸飲料等產品,每100cc平均含糖量大約10公克,即使宣稱果汁飲料,如果原汁含量不是100%時,甜味來源大都添加人工果糖,喝多了,還是會增加果糖及熱量攝取,容易導致肥胖

為了健康起見,民眾還是少喝含糖飲料,儘可能以天然食物甜味取代人工合成的果糖,因為天然果糖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01/4/2g1nd.html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11/01 04:11  

文/蘇聰明

 

很多女性都有痛經的情形,面對疼痛,有人靠服藥止痛,有人靠打針來緩解,其實,中醫治療痛經也有一套。

 

◎痛經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原發性痛經亦稱功能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的病變,可能跟子宮發育不良,內分泌失常或初潮精神緊張有關,年輕女孩子的痛經大多屬於此類。

 

●繼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頸狹窄或子宮肌瘤症引起,多見於生育後女性及中年婦女。從發病的過程來看,繼發性痛經發病的時間比原發性痛經要長,症狀也較複雜。

 

就中醫而言,會出現痛經是因情緒抑鬱、寒濕侵襲及臟腑功能失調等多種因素,導致血絡凝滯,經行受阻而引發疼痛,治療上,應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散寒除濕、調整身體的內分泌及生殖器官的功能為主,以達到緩解子宮痙攣的效果。

 

在中醫學理中,痛經的病理性質有虛、實之分,虛症是氣血虛弱所引起,疼痛多在經後,痛勢較輕,小腹按摩後疼痛就會緩解,經色淡紅而量少;實症則為氣滯、血瘀、寒凝、瘀熱所導致,疼痛多在經前或經期,痛勢較劇,按壓時,更痛,色紫、有血塊,血塊排出後腹痛暫時減輕。因此,診斷時必須注意痛經的發作情況,才能掌握正確治療方向。

 

臨床上,中醫治療痛經常以「當歸澤蘭湯」為主,再視個人症狀調整,如虛症體質者可加黃耆、當歸以補氣養血;實症體質者,可加香附、紅花、桂枝及黃柏等來理氣、化瘀、散寒、清熱,以達到治癒目的。

 

為了避免痛經的發生,經前和經期忌食生冷寒涼之品,以免寒凝血瘀而使痛經加劇;月經量多者,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以免熱迫血行,出血更多,在月經期內宜多休息,避免做重活,同時應防止著涼。

 

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01/78/2g19d.html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