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夏天對於許多愛美人士而言,最苦惱的問題無非就是出油旺盛與粉刺問題。粉刺形成的原因除了因為清潔不徹底導致毛囊阻塞、遺傳、熬夜、氣候、情緒與用藥等因素 外,大部分還是和油脂分泌旺盛有關。

 

美容醫師表示,粉刺大部分都長在臉部的T字部位,就是因為這部位的皮脂腺較多,如果停留在毛細孔的油脂沒有清乾淨,會造成油脂、汙垢、老化的角質等物質阻塞在毛囊開口,因此便形成白色的粉刺,而若皮脂被氧化,黑色素沉澱後便會形成黑頭粉刺。

 

而針對該如何預防粉刺生長,除了使用控油產品抑制出油,專家也建議可使用酸類成分的保養品,「幫助角質正常化,當角質代謝速度加快,毛孔便能保持通暢,有效抑制粉刺」,而除了一般消費者常見的酸類保養品之外,目前坊間也有不少部落客使用添加獨特控油配方AC.NET、水楊酸與茶樹精油的「粉刺代謝水」,都獲得相當的好評。

 

但要特別提醒的是,雖然「粉刺代謝水」有添加納豆萃取精華及天然保濕因子等保濕成分,但業者建議,在使用代謝水前可先用一般的化妝水打底,預防肌膚反乾,此外,也建議每使用代謝水三天就停用一天,以四天的循環週期使用效果會更好。

 

除了加強保養之外,預防粉刺治本的方法還是建議減少攝取油炸、辛辣、堅果類的食品,多喝水多吃蔬果,加速身體新陳代謝,並且擁有充足的睡眠,就能有效預防粉刺產生,擊退黑頭大軍。

 

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25/17/2htt5.html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一陣子傳出名人抽脂瘦身出現可怕的併發症,讓不少人覺得「瘦身不成反傷身」,也讓一般人對於抽脂或溶脂的期待值大打折扣。不過,容易產生醫療糾紛,往往因侵入式的治療容易造成傷口感染所致,還好,目前已經有創新的超音波科技,不需要開刀,能在安全情況下溶脂進行減重

追求安全是不分國界的醫療需求,對於不想要開刀、希望沒有恢復期,甚至是連打針都不願意接受的人,體外超音波溶脂可說是一大福音。最近一些時尚雜誌、還有好萊塢的一些整型診所都紛紛以體外超音波溶脂手術為明星或名流雕塑身材,微整形醫師戴文瑛表示,超音波是醫療上診斷或治療的利器,最新的體外超音波溶脂,也稱體外無痛溶脂,原理是利用共振科技,改善傳統超音波碎脂的空穴效應限制,以60-70khz、50W的低頻高能方式穿透皮膚,產生與脂肪相同的頻率,有了共鳴之後,就像音波能夠震破玻璃的效果,達到震碎皮下脂肪的結果。

體外超音波溶脂的好處是選擇性破壞,高效益的讓脂肪數量降低,等同於一般抽脂或溶脂的效果,重要的是,不會對神經還有血管造成進一步的破壞,安全性較高。國外曾做過過調查,執行體外超音波溶脂兩週之後,進行皮下組織切片檢視,發現治療區塊脂肪細胞的細胞膜不但被破壞、皮下脂肪層也被壓縮了,整個脂肪層厚度縮減,同時皮下結締組織有增厚現象,也就是治療區塊的皮膚緊實度增加,達到尺寸減少及皮膚結實的雙重效應,是體外超音波溶脂的一大優點。

臨床上發現,體外超音波溶脂可以立即獲得明顯改善,術後平均尺寸可以減少1.5-2.5公分,戴文瑛醫師表示,最適合進行對象是BMI介於22-28、新陳代謝比較正常者,同時治療區的脂肪層最好大於3公分,如果在小於1公分的脂肪層進行高能量穿透式的超音波,風險相對的增高。

如果想要短時間達到良好的體雕效果,術後的淋巴按摩及適時運動不可少,行程比較滿的人,則可利用微波拉皮的電磁熱效應,來輔助細胞的新陳代謝,加強體外超音波溶脂的效果。整型外科醫師陳振坤表示,脂肪遭破壞之後,會釋放出三酸甘油脂,經由血液、淋巴等身體的新陳代謝系統排放出去,因此肝功能受損,或者有高血脂症、血拴、靜脈炎的人就不建議進行體外超音波溶脂。

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26/4/2hvoe.html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11/30 16:43 莊瑞萌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愛挑食的民眾可要注意了!根據美國一項初步的網路調查發現,極少數特別喜好含鹽食物的成人,可能患有「選擇性飲食失調」( selective eating disorder),這些「選擇性飲食失調」的患者,由於食物選項較少,因此極少與他人用餐,而容易出現人際關係受影響。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今年7月首先透過網路問卷發現,在填完問卷的7500人中,可能患有「選擇性飲食失調」症狀,研究人員左可表示,這次問卷事先經過精心設計,避免與強迫性飲食、厭食或貪食症混淆,科學家也預計明年將再繼續深入研究其成因。

 

研究人員左可指出,選擇性飲食失調是指僅接受某些類似的食物,患者特別喜愛鹽,因此薯條是他們的最愛,培根則是少數能接受的肉類食物之一,常會拒絕蔬菜水果以及酒類。左可補充說,「不過,這些人並非只因固執而偏好某種食物,而是他們對食物的感受與常人不同。」

 

根據美國合格營養師施特表示,「選擇性飲食失調可能是由心理因素造成,因此家長從小就應注意培養孩子擁有正確的飲食習慣。」

 

不過,目前科學家仍無法確定究竟是心理或是生理因素造成選擇性飲食失調,「選擇性飲食失調」大多由於用餐時食物相較其他人受限多,因此通常對社交活動卻步,甚至本身的飲食習慣,也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示範。

 

目前美國精神醫學協會正研議是否將選擇性飲食失調症,納入下一版的《精神疾患診斷與統計手冊》內,另外,英國《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期刊指出,對於選擇性飲食失調症,目前外界所知甚少,因此,未來仍待科學家更進一步研究。

 

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30/115/2i4t3.html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