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1/16 04:11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喜愛喝能量飲料的民眾要小心!研究顯示,能量飲料近來很受歡迎,但是每1瓶裡頭的咖啡因可能比1杯咖啡還多。除此之外,咖啡因和其他成分混合,也可能有潛在風險,尤其將能量飲料與酒類一同飲用更應留意危險性。

 

攝取過量 有中毒的風險

 

休士頓德州大學醫學院的希金斯所領導的研究報告,刊登在本月號的「梅約醫院學報」(Mayo Clinic Proceedings),內文便指出:「1瓶能量飲料通常含有1/4杯糖,以及高於1杯濃咖啡的咖啡因。」

 

其中,16盎司的能量飲料約有70-200毫克咖啡因;相較之下,8盎司咖啡約有40-150毫克咖啡因,當然,濃度也會因為沖泡方式有所不同。

 

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表示,能量飲料的安全性,近幾年在歐美引發廣泛討論,建議民眾飲用前要看清標示上的咖啡因含量,每天不應攝取超過300毫克。咖啡因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引發心悸、血壓高、失眠、成癮等問題,如果攝取超量太多,便有中毒的風險,特別是兒童、青少年。

 

楊振昌上月出席北美臨床毒物學大會時,便有醫師報告一名飲用能量飲料導致咖啡因中毒的病例,一名15歲少年在喝了兩瓶能量飲料後身體不適就醫,到院時有意識不清、心跳過快、血壓高、抽筋、嘔吐等症狀,最後尿液只檢出咖啡因陽性。

 

希金斯跟媒體透露,真正問題是飲料標籤沒有列出的成分,例如草藥興奮劑瓜拿納(guarana)、氨基酸牛磺酸,以及其他草藥、礦物質和維他命。這些成分都可能與咖啡因產生作用。

 

最值得關切的是,這些交互作用可能對心跳、血壓,甚至心智狀況產生何種影響?特別是大量攝取、和酒精一同飲用,或運動員飲用時又會如何?都值得關切及留意。

 

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16/78/2h56n.html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11/12 10:41  

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中醫師表示,最近門診開始出現抱怨小腿抽筋、皮膚乾癢脫屑的中老年患者,或是手腳冰冷的年輕女性,尤其晚上或東北季風轉強時更明顯,中醫師建議,可以花草入藥的茶飲預防或緩解症狀。

 

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詹琬菁說,冬天寒氣會影響血管運動,四肢末梢血液供應量不足,手腳易冰冷,夜間甚至會抽筋、疼痛難耐。另外,風寒之氣影響體表血液循環,滋潤供養皮膚的血液不足,也會出現中醫所謂「血虛生風化燥」的皮膚病症。

 

詹琬菁表示,冬天夜晚堪稱「寒中之寒」,中老年人容易小腿抽筋,玫瑰花有疏肝、行氣、止痛作用,臨床可緩解抽筋症狀;柔筋玫瑰花茶以玫瑰花三朵、碎的芍藥兩錢、碎的炙甘草兩錢,滾水五百CC浸泡,十分鐘後即可飲用。另外可稍微伸展,增進血液循環,使身體溫度提高,減少低溫引發的抽筋不適。

 

若要活血通經,改善手腳冰冷,詹琬菁說,可以一錢桂枝、碎的黃耆兩錢,剪開的紅棗三顆、碎的當歸一錢、滾水五百CC浸泡,十分鐘後即可飲用。以百合入藥,可養陰潤燥,達到止癢效果,百合一錢、碎的當歸一錢、碎的防風一錢、碎的炙甘草一錢,以滾水五百CC浸泡,十分鐘後可飲用。

 

詹琬菁強調,中醫養生重視配合節令,古書提及,冬季要早睡晚起,等待天明,養精蓄銳、去寒就溫,若能勤加運動,少吃生冷食物,可降低冬季不適。

 

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12/78/2gsqk.html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11/11 12:41 文/侯宜彣 (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

陳小姐,33歲,於會計師事務所服務,個性較急且做事要求完美,長期患有失眠及腸胃不適問題,另外因工作壓力大,生活飲食不規則,最近因持續的腹痛及拉肚子而至門診求治。陳小姐有大腸癌家族史,本身最擔心是否罹患大腸癌,經醫師詳細問診、檢查並討論之後,陳小姐才明瞭原來是腸激躁症惹的禍。

腸激躁症是一種惱人且常見的腸胃問題,以慢性腹痛或不適為主,並伴隨著排便習慣的改變。在不同的國家或種族中,其盛行率也不同,大約2.3%到25%不等。好發年齡約在30至50歲左右,另外女性可能較易罹患此疾。在基層門診病人中,腸激躁症是常見的腸胃問題之一,以美國為例,它是被轉診至腸胃專科醫師的病例之主要疾病,佔四分之ㄧ至二分之ㄧ,同時也是員工請假的第二常 見原因,不僅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也帶來經濟方面的損害。

腸激躁症的診斷以羅馬準則III為主:

過去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有3天以上有反覆發作的腹部疼痛或不適,且合併下列3種情況的2種:(1)排便後症狀改善,(2)排便次數改變,(3)大便軟硬改變,另外腹部疼痛或不適症狀在6個月之前已有發作過。

最近於成大醫院的研究成果發現,罹患腸激躁症的危險因子包括:年輕族群、未婚、教育程度較低者及焦慮或憂鬱指數較高者,另外也發現若日常生活有喝酒或喝茶習慣者,可能與腸激躁症有關。故建議腸激躁症患者宜適當調整壓力,若喝酒或喝茶之後發現症狀加重,宜考慮減量。

但是若病患有以下的「警訊」症狀,包括最近才發生的排便習慣改變、排便為黑便或解血便、體重下降(半年內下降5%)、反覆發燒或不明原因的貧血,若有這些症狀則必須小心一些較嚴重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或癌症,宜提早就醫檢查。國民健康局自99年1月起透過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擴大提供4大癌症(大腸癌、乳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的篩檢服務,若以癌症發生人數而言,96年發生人數最高為大腸癌,為早期發現大腸癌,國民健康局補助50-69歲民眾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大腸癌篩檢可以發現早期個案(0與1期),且經治療後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以上,呼籲大家一定要愛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記得做檢查。

 

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11/4/2gple.html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