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1/07 12:06 張舜燕/台中報導

隨著冬季冷氣團陸續報到,氣溫也像溜滑梯似的急速下降,導致中風及心肌梗塞機會更為頻繁,為高齡長者不可忽視的隱形殺手。專科醫師提醒,銀髮族應適時調整冬季外出運動的時間,家人可建議長輩們,調整平時清晨外出運動的時間,等到氣溫較為暖和,再外出運動,可以減少因天色不佳或氣溫過低而發生意外。

關於高齡者較合適的戶外運動及居家運動,台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林鉅勝醫師表示,可以有氧運動為主軸,並搭配一些簡易活動度訓練及平衡訓練。所謂的有氧運動,顧名思義就是讓心臟功能及肌肉更有效率的吸收及運用氧氣,進而增加活力,散步、平地健行及騎腳踏車,都是經濟及方便可行的項目。至於坊間的太極拳、五行健康操及外丹功等,均為很好的活動,且對於活動度及肌力提升有正面的效果。

今年82歲的張婆婆,籍貫江蘇,在退休前是一位教師,對自身儀態及整潔都有著良好習慣,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的退化也漸漸出現了明顯的症狀,有糖尿病、痛風等,需固定到醫院做檢查與服藥,而她最大的困擾是去年膝蓋開刀是引發疼痛。張婆婆今年開始到醫院復健,也更積極正面去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經過三個月的時間,由於多項專業團隊的合作下,婆婆說她不但心情變好,胃口也好很多,生活算很滿意,還胖了近兩公斤。

雖然這陣子氣候仍有影響到關節的不舒適,但是張婆婆主動的說,關於復健,她很認真的在家練習外,還可以在院子持續走15分鐘。林鉅勝醫師表示,運動的好處除了增加心肺功能、增加關節柔軟度、增加肌力外,尚可促進平衡,所以應多鼓勵高齡長者適度的運動,讓老年生活更為多采多姿,且增進其生活品質。並隨著冬季季節的變化,適時調整清晨外出運動時間,以減少中風及心肌梗塞的發生。

 

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07/4/2keyt.html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1/10 04:11  

文/劉復康

 

春節將近,傳統上,一般人都會趁此時,全家總動員大掃除及採購年節物品,往往因此腰痠背痛、四肢痠麻。每逢年節前後,就診病患都會明顯增加,若能對病因有較清楚的認識,就可防患於未然。

 

◎常見的「年節症候群」,有以下幾種情形:

 

●手肘肌腱炎:

 

多半為年節大採購,手提太重的物品,或是刷洗地板、衣物太過疲累所引起。

 

當做太多重複的手腕動作時,或提攜重物過重、肌肉過度收縮、疲乏,就會引起手肘肌腱發炎。

 

輕者在握拳或提重物時,手肘處才會疼痛,嚴重者即使在休息狀態下,也會有手肘劇烈疼痛感。

 

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讓手肘休息,再以藥物及復健治療,約需6至8週時間痊癒。

 

●肩部肌腱炎及磨損

 

因大掃除時,搬提重物或過度清洗衣物所引起,通常疼痛侷限在肩部,也會下傳至前臂或頸部。患者會因手部上舉或肩部旋轉時,肩部異常疼痛,側睡壓迫,也會引起疼痛。

 

一般都以為是五十肩,若以超音波檢查,很快就可判定是否是肌腱炎、滑液囊炎,或是肌腱磨損、斷裂造成的疼痛。

 

治療時,一定要避免讓受損的肩部肌腱炎再次受傷;不過,嚴重的肌腱磨損或斷裂,需要以手術縫合。

 

一般而言,休息、藥物及復健治療,都可以改善。

 

●頸部扭傷及頸神經根壓迫:

 

患者多會有頸部僵硬及疼痛感,伴隨著上肢疼痛及手指痠麻,主要是因為粉刷天花板,或長時間忙於「方城之戰」(打麻將)所致。

 

當頸部長時間維持在過度往後伸展,或往前低頭的姿勢,很容易造成頸神經根壓迫,導致頸部近端疼痛,及肢體遠端痠麻。

 

除了藥物外,熱療、頸部牽引、電療或運動治療,都可以在6至8週明顯減輕不適症狀。

 

●手腕扭傷:

 

提攜太重的年節物品、刷洗地板及衣物的動作太激烈、或是準備年菜時,重複切剁等動作,容易引起手腕部韌帶扭傷。

 

症狀為侷限在手腕處疼痛,並在手腕伸展及彎曲時引起疼痛,及腕關節活動受限,手腕在扭轉時,也會引起疼痛。

 

治療時,要讓扭傷的關節休息,可以做一手腕的護木,使其手腕關節避免再次受傷,消炎止痛藥物及熱療、電療,都可以緩解症狀,一般約需8至12週,扭傷的韌帶才會痊癒。

 

●下背疼痛與拉傷:

 

通常在年節前大掃除時,不當的彎腰搬提重物,引起背部肌肉拉傷,甚至造成腰部椎間盤突出,輕者只侷限在下背部痠痛,嚴重者更會造成坐骨神經痛。

 

除了下背部疼痛外,更在下肢會有觸電般的痠痛及麻脹感,就是所謂的坐骨神經痛。

 

久坐、久站、走路過久,都會加劇坐骨神經痛,彎腰也會引起下背痛。適當讓背部肌肉休息或平躺,通常可減輕症狀,但也必須給予消炎消脹止痛藥物,另外,骨盆牽引也是必要的。

 

●肌膜疼痛:

 

長時間不當的坐姿或工作姿勢,易引起肌肉疼痛,尤其在身體軀幹近端的肌肉,最容易發生。

 

患者會發生身體上一群或多群肌肉痠痛,例如肩頸部或整個背部痠痛,並可在痠痛的肌肉上,摸到硬結,若給予輕微的壓力,就可以造成該處劇烈疼痛,及遠端肢體的痠痛。

 

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10/78/2kjzc.html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1/09 04:11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寒流一波波,不少人吃火鍋、薑母鴨暖身,殊不知這樣的吃法,已經大大提高心血管疾病者發生中風的風險。

 

根據相關統計指出,冬天中風的比例大約增加20%以上,與心血管疾病病患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殷偉賢表示,50歲以上人口高血壓的盛行率為38.5%,除服藥控制及有計畫運動外,已有研究指出,高血壓患者若連續兩週採取「得舒飲食」療法(Diet to approach stop hypertension diet),簡稱「DASH」,可降低8%至10%的血壓。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吳造中表示,「得舒飲食」療法重視的是總量管制,吃什麼食物都要有所節制。過去曾收治一名50多歲婦女為了降血脂,聽說吃薏仁有效,因此持續2星期每天吃一鍋薏仁湯,沒想到再到醫院檢查時反而血脂飆高,三酸甘油脂數值飆到700多(正常值應在200以下),任何飲食過與不及都不好。

 

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組長余璧如表示,所謂「得舒飲食」原則,若以每天攝取總熱量1800大卡而言,建議總脂肪佔27%,其中飽和脂肪酸必須小於7%、碳水化合物佔55%、蛋白質18%,每天膽固醇攝取量約150毫克、纖維質30克。

 

余璧如指出,飲食要掌握低油原則,盡量採取少油的烹調方式,少吃豬油、五花肉及牛油等飽和脂肪酸。另外,也盡量少吃糕餅類、燒餅及酥皮等反式脂肪酸。

 

脂肪的攝取來源,應該以腰果、堅果及芝麻醬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比較健康。

 

「得舒飲食」重要原則之一就是蔬菜要大量,因為蔬菜富含鎂及鉀,對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幫助,而五穀類可以多吃五穀飯及全麥麵包,其富含纖維質,建議可多吃。

 

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09/78/2kihe.html

yoyu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